因果定律:借人钱不还的人,根本没有出息
有人说:“我凭本事借来的钱,你也要凭本事要回去。”
是啊,这年头,能借大钱的,就是成为了老赖,别人还要讨好他,请他吃饭喝酒,还要看他的脸色,得罪不起。
我们也会看到一部分老赖,日子很逍遥,住豪宅,开豪车,比存款几百万的人还幸福。
即便如此,还是奉劝一句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。
事情有因果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就会发现,那些借钱不还的人,将来根本没有出息。
图片
01
借钱不还的人,用人一次,以后无人可用。
有一个故事,叫“拔苗助长”。
一个农人,为了让禾苗迅速成长,就把禾苗拔高,一天就见到了成长的效果。
过了几天,再去看禾苗,都枯萎了。毕竟,禾苗的根,一大部分脱离了水土,再也无法汲取养分。
借钱也是一样,一次借大钱,可以让自己腰包鼓起来,从而有了和人谈合作,做成某件生意的资本。
生意做成了,得到了利润。并且本金也不还,这就带来了“丰厚回报”。
但往后呢?他借钱的行为,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,从而人人敬而远之。这就意味着他再也没有成功的机会了。他借钱,就是竭泽而渔——把愿意帮助的人,都推开了;把改变命运的机会,一次用完。
《秦简》的“司空律”中说:“有责(债)于公,以其令日问之,其弗能人及赏(偿),以令日居之。”
一个借了公家钱的人,不归还,那么他就会被监视起来,然后被压着去做劳力,还贴告示,让其成为社会的负面,如过街老鼠。
现在,很多借钱不还的人,一旦上了官司,就纳入失信名单,广而告之。
用一次幸运,换取后半生所有的不幸,这未必代价太大了。不管这一次,借了多大一笔钱,都买不到后半生所有的幸福。
图片
02
借钱不还的人,利了一代,祸害了子孙。
《史记》中说:“侯信坐不偿人责,过六月,夺侯,国除。”
如果是侯爷之类的大人物,借钱不还,爵位会被夺走,封地也没收。
顺理成章,大人物的子孙,也跟着照样。都是一个家里的人,如一根绳上的蚂蚱。
父债子还,在古代的文书中,体现得一目了然。
到了现在,很多的债务,一代管一代,似乎也有人故意借一大笔钱,偷偷转移给子孙。反正上一代是替罪的人,后代幸福就行了。
有一句谚语说得好:“莫道因果无人见,远在儿孙近在身。”
在“潇湘晨报”网络平台上,有这样一条消息。
华容县的严某,是地方单位的职工,在职的时候,向刘某、白某等人借款六万多,后来他离开单位,钱也不还。
经过多次催要,他也不还。还把房产变卖了,没有任何可以执行的东西。
事情拖了四年多,严某的孩子考事业单位。严某很快想到,自己的“案底”,可能会成为孩子事业发展的障碍,于是凑钱,赶紧还钱,并且抹去老赖身份。
是的,子孙还债的方式,也许不是直接花钱。可以是被祖辈的失信记录阻碍前程,可以是被贴上人品糟糕的标签,还可能是找不到对象,一辈子都单身......这样的教训,比还钱更残忍。
想一想,一个人在年迈的时候,眼看子孙前程无希望,这自己“凭本事借钱”的出息,还有什么用?
如果失信人的名气很大,子孙因此找不到对象,那家庭就绝后了。若干年后,家里的一切财富,都没有意义了。
人可以穷,但哪能做断子绝孙的事情呢?坑害子孙的人,就是暗中藏了金银财宝,还是没有出息。
图片
03
借钱不还的人,属于“心力”弱小的人。
借钱不还的人,我们乍一看,是脸皮很厚的人。也许他们都羡慕他们,人不要脸,天下无敌。
其实人到底是要脸的,会因为负债累累,内心很不安宁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“相信法则”,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心念会左右他的现实生活,当这种念力足够强大,一件事做起来就得心应手,并且不怕失败。
心的力量,来源于做人的底气,面对事情的勇气等。
如果失去“心力”,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相信了,事情还没有开始,就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性。
本身就负债,然后去投资兴业。这就意味着自己的收入,随时可能被人窥视,或者被划走;自己的店铺,都不敢用自己的名字,只能借亲亲的名字,一旦亲戚计较,也是要亏的。
负债的人,万一遇到挫折,要求人,却肯定没有人伸手帮助,这就注定要失败。
各种行不通的因素,在事情开始之前,就摆出来了。这样的人,肯定是社会的弱者,在社会的夹缝求生存。
有句谚语说:“人无信不立,事无信不成。”到了一定的时候,我们都会相信。
图片
04
有一位将军说:“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,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,而是看这个人跌到低谷时候的反弹。”
如果你借钱不还,说明你已经到谷底了,是被社会和人群,踩在脚底。
你要翻身,那就要从诚信开始。你可能收入很低,但是你一直在还钱,并且主动和债权人沟通,那么你还会被人捧起来。
我们总是说:“厚德载物。”
一个人有没有出息,和钱多少有关,但是得到“出息”,就要立德。
做一个诚信的人,也许会穷,但不会穷很久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